世界廖氏宗親總會會長
廖澤雲博士


尊敬的世界各地宗親,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網站開通了,本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對關心和支持本會網站的宗親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

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四。

尋根溯源 1 、出自己姓。據《左傳·昭公二九年》及《風俗通》等資料所載,顓頊帝後裔叔安夏朝受封于廖國(又作蓼國,今河南唐河縣南),故稱廖叔安,其子孫以國為氏,是為河南廖姓。 2 、出自堯、舜時賢臣皋陶之後。《潛夫論》雲:“皋陶庭堅之後,封於蓼(今河南固始縣),子孫以國為氏。”春秋時英、立等小國,即皋陶後人所建,被楚所滅,國人有以廖為氏者。 3 、據《小溪廖姓祖祠房譜廖姓考源》所載,商末,有繆、顏為躲避殷紂暴政而隱于黃河西北(今陝西與山西交界處黃河段),改姓廖。 4 、出自姬姓。據《廣韻》、《姓氏考略》等資料所載,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于廖,子孫有以封邑為氏者。 5 、出自張姓。據《廖氏大宗譜》所載,明代福建人張元入贅廖家,改姓廖,子孫遂為廖姓。 6 、賜姓或其他。清乾隆二十三年賜臺灣土著七姓,其一為廖;仫佬、瑤、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 廖叔安。帝顓頊相傳生於若水,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為南方楚國的先祖,其後裔叔安夏朝時受封于廖國,故稱廖叔安。春秋時,廖國被楚所滅,國人以國為氏,稱為廖姓,廖叔安作為始封國君,被尊為廖姓始祖。

繁衍播遷 廖姓最早發源於河南省境。廖姓歷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當時河南廖姓之昌榮,自不必言。秦漢之際,廖姓始有遷往周邊地區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後裔廖惠避秦之亂而遷河南(據《廖氏源流序》)。魏晉南北朝時期,繼“永嘉之亂”始,北方廖姓大舉南遷,此期,廖惠後裔廖化自襄陽(今湖北襄樊)遷入四川,是為入蜀始祖。傳自廖世璋,居江蘇南京,其二子分別入居洛陽、浙江永嘉。傳自廖延齡,任武威(今屬甘肅)太守。另有晉代隱士廖堂,將樂(今屬福建)人,為最早入閩者。唐時,入閩者甚眾。唐初有廖姓隨陳元光父子開漳入閩,唐末有廖姓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廖惠一支傳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後人又有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寨,進而遷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輩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遷徙情況,《興廖氏族譜》所述較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戰亂,播遷於江南各地。唐時,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亂,遷于福建汀州寧化石壁寨。後子孫因亂,又遷順昌,廖氏居於閩者益眾。至宋末,再由寧化經長汀、上杭、永定,而入廣東——大埔、梅縣、興甯、五華等地區。”明代,山西大槐樹廖姓分遷于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地。清代,閩粵廖姓有入台進而移居泰國、新加坡等地者。蕌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廣東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約占全國漢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蕌

郡望堂號 廖姓郡望有: 1 、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2 、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堂號:“汝南”、“中鄉”、“果烈”、“紫桂”、“武威”、“世采”、“垂裕”、“清武”、“崇遠”、“承 蒨 ”等。蕌

宗族特徵 1 、廖姓源於北方,歷數代演變,成南方姓氏。 2 、廖姓堂號多系出有典。如“果烈堂”因關羽主蒲廖化做事果敢剛烈而來;“紫桂堂”因宋代廖君玉在桂山建書房命名而來。 3 、廖姓名人橫貫政、經、文、史等領域,尤其近現代史上表現出色。如廖仲愷、廖承志父子。 4 、廖姓字行輩份排列規整,讀之肅然。如廖春生所纂《廖氏族譜》載有江蘇廖姓一支字行為:“清善正堅,明良式發,和平希廷,興家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