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自唐末五代以後的 1000 多年來,一直是閩、粵一帶的名門著姓。這個南方的名門著姓,跟其他的姓氏一樣,最初也是從黃河以北的地區逐漸播適而來的。先是晉朝末年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使他們離開中原的老家,落籍于長江以南。到了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他們又輾轉入閩,在福建各地繁衍成為龐大的家族。然後,宋朝末年自北方長驅南下的蒙古人,又使他們轉徙於廣東。
關於廖氏家族自黃河以北節節南下的經過,在他們的族譜上都記載得源源本本,脈絡分明,譬如《興廖氏族譜》指出: “ 祖居汝南,因五胡雲擾,太元九年(西元 384 年),複遷江南。唐時,其祖由法西雩都,避黃巢之亂,遷于汀州寧化石壁寨。後子孫因亂,又遷順昌,廖氏居於閩者益眾。至宋末,複由寧化經長汀、上杭、永定,而入廣東 —— 大埔、梅縣、興甯、五華等各地區。 ”
發源于黃河流域的廖氏,當初又是怎樣來的?根據考證,組成廖氏家族的一支出自上古時期的廖叔安;第二支出現於距今 3100 多年前的商紂之時,是繆、顏二姓所改;第三支則系出周朝的姬姓,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後裔。
對於廖氏家族的組織情形,歷來姓氏學者的考證結果,可以下列三項文獻作為代表 —— 《風俗通》指出: “ 佔有廖叔安,左傳作颼,蓋其後也 ” ;《小溪廖姓視祠房譜 · 廖姓考源》指出: “ 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迨殷紂無道,繆、顏同隱于黃河西產,改姓曰廖 ”;《姓氏考略》則指出:“ 周文王子伯廖之後,望出钜鹿 ”。這三支主流,多年以來親愛精誠,團結一致,終於使廖氏在不計其數的姓氏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人人知名,個個尊重的名門姓。生而能為廖氏家族的子孫,更是每一個都深感榮幸。
在悠長歷史中,廖氏一向大名鼎鼎,早于東漢時,就有一位 “ 北郭先生 ” 廖抉(一作扶),以滿腹浩瀚如海的學問而垂名千古。根據古籍《方術傳》的記載,廖抉不但習詩書,滿腹經綸,而且精通天文,讖緯風角推考之術,跟從他學的人經常達數百人之多,可見當時他在學術界所享的盛譽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