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廖氏宗親總會會長
廖澤雲博士


尊敬的世界各地宗親,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網站開通了,本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對關心和支持本會網站的宗親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廖氏歷史名人

廖棠,字子卿,將樂人,生於東晉建武元年 (317 年 ) ,逝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 (420 年 ) 。他品行高潔,才學出眾,以教書為業,是東晉知名的隱士。他的學生大多學業出眾,不少弟子被朝廷錄用,其中不乏高官顯位者。內史王羲之曾遣使邀他出山為官,他堅辭不就。

廖標,字林秀,將樂人,唐武德九年 (626 年 ) 考中進士第一名 ( 當時未設狀元 ) ,官至直閣副相。他才德並重,敢於為民請命,朝野對他刮目相看。

廖董釗,唐荊州大司馬廖輪之子,任先鋒部將。唐貞觀四年( 630 年)隨父入閩征剿泰寧開善九峰山冊寇高海、高澄叛亂後留居泰寧,為泰甯廖氏開基始祖。

廖端,廖董釗之子,唐龍朔二年( 660 年)任金華通判。

廖前,字勝後,將樂人。唐鹹亨三年 (672 年 ) 因其父隆平侯廖明的功勳,廖前被薦為真州判官,後升任南劍州刺史。他在任期間,多次到南劍州所轄的將樂,發動百姓在龍池墾荒造田,修建道路,並建倉貯糧 20 余萬石。他經常巡視鄉間,見到可耕之地,安置農戶,發放稻種。儀鳳三年 (678 年 ) 將樂大旱,災民缺糧,廖前下令開倉救濟災民。垂拱四年 (688 年 ) ,他奏請朝廷恢復將樂縣建制。因廖前功業顯著,朝廷特 ? 他“總督平章加二千石,記牧茲上。”廖前死後,將樂百姓不忘其德,特建“大施禪寺”祭祀他。後任南劍州刺史的王審琴寫詩贊他是“天生奇才”、“功業著國”。

廖居素,南唐將樂人,官至南唐禦史中丞相。他在任期間,憂國憂民,治理政事井井有條。後唐末期,廖居素一再勸南唐後主李煜不能再天天醉迷後宮、歌舞昇平、不理政事,但李煜不聽,依舊紙醉金迷,直到宋兵圍攻都城,仍是如此。廖居素眼見南唐就要國破家亡,悲憤之下,以頭撞殿柱而死。

廖如熏,將樂人,宋太平興國二年 (977 年 ) 獲呂蒙正榜第三名。

廖克謙,泰寧開善楓林人,宋景德元年( 1004 年)任廣州吳邑知事。

廖淳,將樂人,宋天禧三年 (1019 年 ) 獲王整榜第二名。

廖剛( 1069-1143 年),字用中,號高峰,北宋熙寧二年( 1069 年)出生于南劍州交溪鄉(今順昌縣元坑鎮蛟溪村),永安廖姓開基始祖廖覲的祖父。少年時,廖剛跟隨曾任諫議大夫的陳灌、理學家楊時學習,是上承洛學之傳、下開閩學之緒的理學家楊時的高弟。北宋崇寧五年( 1106 )中進士,歷任縣主薄、判官、錄事、教授等職。宣和初,他自漳州司錄升為國子錄,後提升為監察禦史。當時,右仆射蔡京把持朝政,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肆徵收賦稅、勞役,剝削百姓,廖剛反對這種做法,“不畏強權,論奏無所避”(《宋史》卷三百七十四),表現出剛正不阿的可貴品質。由於,看不慣朝廷的不良風氣,廖剛“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今莆田市)”。(見明正德《順昌邑志·道學》)後,他調任吏部員外郎、起居舍人、給事中等職。紹興七年( 1137 ),廖剛調任禦史中丞。他經常上書陳說時弊,得罪秦檜。秦檜使人彈劾廖剛“薦人不當”。廖剛遭貶職,調任毫州明道宮提舉,後獲准辭職回原籍。宋紹興十二年( 1143 )病逝,享年 74 歲。朝廷贈他為少帥,追封為“順昌開國男”。廖剛博學工文詞,著有《高峰集》、《御覽世彩堂詩集》、《詩經講義》三卷、《大學講義》一卷、《高峰文集》十七卷等。廖剛父子五人共祿享萬石,鄉人稱為“萬石廖氏”,後裔多以“萬石第”、“萬石堂”為宗祠名其後裔分佈在閩、粵、桂和港臺地區、東南亞各國。

廖遲,廖剛之長子,永安廖姓開基始祖廖覲的父親,曾任朝散大夫、均州知州。

廖覲,廖剛之孫,南宋時,由福建順昌交溪遷到永安大源,曾任承議郎、雷州通判、廣東經略使,朝奉大夫。

廖綬,南宋泰寧開善楓林人,南宋開慶元年( 1259 年)任河南淮陽知事。

廖元,宋代將樂人,官至禦史、尚書。

廖琥,宋代將樂人,官至左仆射、尚書。

廖廣進,宋代泰寧開善楓林人,曾任江西德安、湖北隨州知州。

廖彥舉( 1381-1462 年),建寧城關人,生於洪武十四年( 1381 年)。他幼年喪父,從小做工養活母親,母親去世後撫養 9 歲的弟弟。後來,他做生意,經營有方,而成為富戶。生平尚義樂施。明永樂年間( 1403-1424 年),他捐鉅資修造龍星、鎮安二橋;又出資砌四門官道,建預備倉、縣堂。明正統十一年( 1446 年)災荒,他捐出米 500 石賑災。建寧民間至今流傳著他熱心辦地方福利事業的故事。

廖世紹,泰寧大田北斗人,明正德十二年( 1517 年)進士,國子監博士。

廖世魁,泰甯大田八石丘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年)進士,曾任廣東瓊州知縣。

廖長化,明代清流縣人,以國子監授贛州通判。

廖湘柏,明代清流縣人,以國子監授潮州照磨。

廖大成,明代清流縣人,以國子監授太平經歷。

廖懋敬,明代清流人,以國子監授求州經歷。

廖仕淮,明代清流人,以歲貢授南京衛經歷。

廖晨,明代清流人,曾任中城兵馬司。

廖淳,明代清流人,曾任唐縣知縣。

廖世眷,明代清流人,曾任武都有尉。

廖宜,明代永安人,曾任德化縣丞。

廖公賜,明代泰甯龍安人,曾任山西潞州府同知。

廖愈高,明代泰甯大田八石丘人,曾任四川岳池知縣。

廖富,明代泰甯金龍山人,曾任湖州府同知。

廖惟顯,明代泰寧大田北斗人,曾任江西分宜知縣,升九江府同知。

廖銘器,明代泰寧大田北斗人,曾任薊州通判,升山東都有司經歷。

廖昇昂,明代泰寧大田北斗人,嘉靖初授四川成都府超雋經歷。

廖宏烈,明代泰寧大田北斗人,曾任河南衛經歷。

廖騰煃,字占山,號蓮山,將樂人,生於清崇德六年 (1661 年 ) 。康熙八年 (1669 年 ) ,廖騰煃考中舉人,先後任知縣、府尹、監察禦史、太常寺少卿、光祿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戶部侍郎等職。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 ) ,廖騰煃出任徽州休甯知縣。當地人“尚氣好訟”,一有意見就鬥毆相殺,而且居住分散,很不利於治安。對此“有司急於編審”,並限時完成。一些吏胥趁機攤派,中飽私囊,“民困不支”。他到任後,首先集中力量打擊“鬥殺”者,並宣佈對其親友家屬不“連坐”。接著,招撫外流百姓,健全保甲制度,放寬“編審”期限,禁止“錮婢”,禁侵墓田,並多方教化,使社會安定,“生者得所,死者以安”。後他升任浙江道監察禦史。這時有一汙吏變通關節,想調入休寧縣。他得知後,立即上疏朝廷,論列是非,使那個汙吏和與之有瓜葛的撫臣都被朝廷罷免。休甯人稱頌廖騰煃,祀名宦祠。廖騰煃曾兩度主持典試,“所取皆孤寒知名之士”,選拔了不少有學識的人才,得到朝野一致好評。他曾任奉天府尹,清朝這個官職歷來由軍人擔任,選用文職官員乃由廖騰煃開始。康熙五十年 (1711 年 ) ,他升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康熙皇帝知他“公明可任”,派他往福建查辦陸路提督藍理為官“貪酷”一案。“以閩人治閩獄”,乃清朝所未曾有,以廖騰煃開此先例。回京後,騰煃又以戶部侍郎之職奉命往山東主辦祭告、犒軍,均勤恪盡職。清唐熙五十五年 (1716 年 )8 月,廖告老還鄉,客死浙江衢州清湖,享年 76 歲。他平生好詩,所到之處多有吟誦。今山東蓬萊閣避風亭尚保存有他的詩碑。他著有《浴雲樓稿》、《海陽紀略》、《三大公案》、《壽世鴻篇》、《慎修堂詩集》等傳世。

廖學信,泰甯大田坑邊人,清雍正元年( 1732 年)恩科解元,任陝西藍田縣知縣。

廖智初,永安人,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年)賜進士。

廖學韓,永安長川人,清乾隆四十八年( 1783 年)貢生,授惠安縣訓導。

廖朝彬,清流人,清道光二十六( 1846 年)武進士,任廈門右營中軍府守備。

廖桂林,清流人,清咸豐六年( 1856 年)武進士,任御前侍衛、廣東永安營都司。

廖樹森,永安人,清同治六年( 1867 年)舉人,任漳浦縣教諭。

廖泉,清代清流人,曾任唐縣知縣。

廖朝棟,清代清流人,曾任直隸州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