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興儒
廖氏家族的悲歡聚散,繁衍生息,記載著廖氏祖先可歌可泣的創業史。廖氏祖先在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為廖氏子孫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從崎嶇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廖氏祖先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乃至生命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進步盡了自己的責任。廖氏族人從古至今,人才輩出,文武英賢遍及神州和海外。他們為國家繁榮昌盛,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廖氏族人的精英,是廖氏家族的光榮和驕傲,是廖氏子孫後代學習的楷模!記敍他們的事蹟是為了增強民族自信心、激發一代又一代廖氏子孫繼承祖先的智慧和遺產、繼承祖先的各種美德,不斷開拓進取,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為民族的興旺發達作出更大的貢獻!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說:“廖氏之後,將愈繁愈遠,詩書禮樂,悠然不贊矣。”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說:“自唐至今,蟄蟄浩繁,英髦迭出,宗風遠振,所居各得其所,傳世無窮。且能以詩書為業,忠厚為家,自可搏鵬程於萬里,馳驥足于康莊,非廖氏子孫其誰矣。”廖氏人所到之處,披荊斬棘,勇於獻身,富於進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更不乏叱吒風雲和才華橫溢的歷史人物。據江西省甯都廖氏族譜所載:歷史上有尚書七人(昌岐、昌複、昌盛、昌信、琳宣、昌興、昌隆);進士二十三人(蘭芝、光祿、光堯、光廷、光照、廖鑾、廖強、安節、季高、季淵、廖光、廖經、壽翁、祖謙、應剛、友文、應和、志同、廖澄、正古、有衡、天覺、德明);還有舉人三十九名,任太守的二十二人,其他官宦一百八十一人。據史料記載:
叔安 6 世孫廖淵,封西北侯。廖姓人在商王朝前期已置身于貴族的行列了。
叔安 7 世孫廖光曾參與討伐蘭夷的戰爭,並在戰爭中立了功,被仲丁任命為司牧,由此可知,廖氏祖先在三千年前就在當時的“中央政府”中任要職了。
叔安 30 世孫廖宣,曾多次參與討伐東夷和淮夷的戰爭,並被任命為司馬(管軍政的官職)。從文獻記載可知,廖氏祖先之一的廖宣,在二千八百年前就已經當上周王朝的高級軍政長官了。
叔安 49 世孫廖范(漢代)官江夏太守(相當地區專員)。
叔安 56 世孫廖節、 57 世孫廖嘉父子倆均任漢王朝的太仆(中央政府的官員,皇帝的親信)。
叔安 60 世孫廖扶,是一個精通經史、地理、天文、算學的高級知識份子,是當時聞名全國的教育家。
廖化,三國時為蜀國車騎將軍,封中鄉侯。
叔安 68 世孫廖子璋,司馬炎咸寧二年( 276 )因功封左衛鎮國大將軍。
從憲之子廖五桂任征吳大總管。五桂之子廖欽襲封大總管。
叔安 72 世孫(廖欽之子):廖守信任青州刺史、廖守義任太平州判、廖守崇任汀州刺史、廖守誠任清溪縣令、廖誠達任處州通判、廖誠壁任宣州司馬、廖誠忠任杭州知府、廖誠希任揚州太守。這是廖氏家族的一個顯赫時代。
叔安 73 世孫(誠希之子):廖世昌登進士。廖世清任揚州太守。
叔安 74 世孫(世昌之子):廖彥光任汀州節度使,鎮守福建。
叔安 75 世孫(彥光之子):廖玉玲,二十二歲任興州府尹,後升任湖廣郡太守。
叔安 78 世孫(奇可之子):廖廷邦任武威郡太守,封武威郡公。廖延齡任清河郡太守,封清河郡公。廖延春任太原郡太守,封太原郡公。
叔安 79 世孫(延齡之子):廖崇德,唐貞觀中以明經登第,任江西虔化縣令。
叔安 80 世孫(崇德長子)廖蘭芝,唐朝總章戊辰進士。
叔安 81 世孫(蘭芝三子)廖光景,官宣州刺史。
廖爽,唐朝進士,知虔化,後樑仕楚,衡州太守,拜承相,封南陽郡開國侯。
廖匡晏,五代時期登進士,官福建順昌令。
廖融,五代時期官郴州馬平令。未幾,掛冠隱居衡山,愛好詩詞,人稱詩中勁敵,晚年歸順昌。
廖濟,官決勝指揮使。
廖理安,宋代官江西吉安太守,廉明仁恕,吏民感戴,立廟以祀。
廖剛,宋代崇甯進士,曆官監察禦史、吏部員外郎、禦史中承、徽猷閣直學士。
廖榮,宋代官柳城令,公明果斷,伸弱抑強,粵西頌之。
廖舜欽,宋代武舉,任陝西參將。
廖中修,八歲能文,習舉子業,治春秋,聲蜚藝苑。
廖光源,宋代國學生,博覽群書,氣宇超卓。
廖鑒科,性敏好學,通觀史冊,倜儻豁達,有古人風。
廖庸,字淇惠,南宋末年,隨大將孟拱轉戰湘鄂川,為抗金及元重要力量,庸以戰功駐節潭州(今長沙)封護國功臣。
廖林龍,襲指揮職。
廖然點,中神童科,襲指揮職。
廖城景,襲指揮職。
廖元鎮,元代中武舉孝廉,任邵陵副將致仕郎。
金堂縣龍威鄉廖氏祖先從湖南邵陽遷入四川,經歷二百七十餘年。這二百七十餘年是一個艱苦的創業時期,是一個求生存、謀發展,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時期。這段時期除了繼承和發揚廖氏祖先的優秀傳統文化、艱苦創業精神外,客居他鄉,困難重重,我們祖先創造了驚人的業績,出現了不少歷史名人。
廖維一,字貫之,大英世系兆相公之子。後人評價:“生而多艱,鮮食寡食。然而勤儉,成性樸厚,居心勤勤勉勉,以赤手而起家,使家境逐步饒裕。常戒其子曰:‘凡屋可避雨,衣可避寒矣!無以麗為,致傷福也,一粟一粒,尤當惜之’。”
廖維稔,字稻城,大縉世系兆瓚的次子。他三個兒子,學純、學詩、學修。其中:學修,官八品;學詩,官九品。後人評價:“生性朴厚慈儉尤勤,接鄰以和,教子裕如長幼。數千人皆曰:‘公之勤以積之,而不知實,公之厚以招之也’。”
廖學詩,字言齋,維稔次子,官正九品。後人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稱:“生而多慧,長更不群,剛正不阿,直斷鄉曲,勤勞自守,儉啟家風,教子六經,接物常懷四慎,惠及於朝,邀得龍章。為人謙恭,尤兼忠厚,其行善有實心而不沽名釣譽,其交遊多讓德,不好訟而紛爭拒。‘積善之家,自求多福,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廖學修,字慎齋,維稔三子,官八品。後人評價:“豪傑能忍,英雄肯吃虧,斯言也。誠能忍者福始大也,吃虧者德也,豈易易哉。公之饒裕,謂其勤儉得之。”
廖光泰,字午山,號炳南。學詩次子。後人評價他:“國之良也,民之秀也。生無他嗜,酷愛詩書經史。毫落雲蘭之紙,逸情飆發,藻思泉流,風嘯月樂趣-生。以詩社騷壇,咸稱伯將蒼亭樂府也。”炳南的盟弟佛生一一張世傑,贈詩雲:“百家諸子胸中橫,詩社騷壇稱勁兵,麗句新詞豔且清,靈心慧舌類春鷥。嘯月歌風自適情,天然機趣妙難賡,怪想奇思總不群,筆尖到處驚鬼神。”
廖光朝,字漢卿,學修長子。後人評價:“其人體雖小,而才則大,身雖卑,而智則高,目雖不識丁,而胸藏有甲兵,營謀乃翁創八百餘畝之業,此則漢卿之才也,智也。其難得者,肯施荒土以埋枯骨,不吝餘貲,以賑孤貧,是所謂真善也,實恩也。願族中凡子若弟效之。”
廖顯昆,字子輝,光泰五子。入國學黌案,管纂文炳。
廖耀淵,字汶川,顯洲長子,入國學(情況不詳)。
補充歷史名人:
廖國良: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少將,國防大學戰略教研室教授。 1992 年晉升。
廖輔邦: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人民武裝員警少將,廣西武警總隊政治委員。 1992 年晉升。
廖 昂: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長。
廖運澤: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官。
廖鐵鳴: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臺灣省陸軍炮兵學校校長。
廖定藩: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五十四軍第二九一師師長。
廖運升: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九十八軍副軍長。
廖齡奇: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師長。
廖運周: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八十四軍第一一○師師長。
廖偉彥: ( 生卒年待考 ) ,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臺灣省陸軍航空特戰部空騎五旅旅長。
廖 磊: ( 西元 1890 ~ 1939 年 ) ,字燕農,廣西陸川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保定軍校畢業。原為湘系將領唐生智舊部,後投靠桂系將領白崇禧, 1929 年被唐生智重新接收後不久正式歸入蔣中正的中央軍。 1936 年 1 月 23 日授陸軍中將軍銜,擔任第十五軍副軍長、第七軍軍長, 1937 年 5 月 14 日晉升陸軍中將加上將軍銜,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1938 年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9 年 10 月 23 日在合肥病逝,時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1939 年 11 月 20 日追贈為陸軍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