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偉
晚清至民國初年,老福州城內有四大望族:廖、劉、薩、林。這四大望族互有聯姻,皆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廖氏家族歷代的科舉功名、官階、府邸、園林、山莊、錢莊的規模之大,顯赫一時。
《福州地名志》表述 “ 西湖賓館 ” 一節時記載,廖家 “ 世居於此,有二層大樓一座,並附設亭閣,樓西鑿磨心池,池中有小島一個,即今賓館之湖心亭所在地 ” 。這片宅院園林是廖氏家族世居地,是聚族而居的府邸, 1952 年被徵用為省政府招待所;清嘉慶年間的榜眼、工部尚書廖鴻荃,分居位於津泰路的 “ 尚書第 ” ,其構件精雕細刻,是福州古民居建築中的精品,可惜上世紀 90 年代被拆毀;廖氏宗祠設於中軍後(今市公安局附近);廖氏家族的山莊、田園在北門外。
廖氏福州家族的根和繁衍世系
廖氏最早的始祖為黃帝的後裔叔安,他因佐舜有功,封地 “ 飂國 ” ,以國名為姓。春秋時伯高將 “ 飂 ” 字去掉 “ 風 ” 加 “ 廣 ” 字,成為 “ 廖 ” ,這是廖姓的起源。古飂國在今河南省唐河縣西,這是廖氏的根。
傳至南北朝後期,廖氏遠祖 11 世三兄弟,任河北清河郡、甘肅武威、山西太原三郡太守,分別為三郡之公。於是廖氏後裔有三郡衍派之分。其中老二延齡公任甘肅武威太守,封為武威郡公,是廖氏最興旺的一支,遍佈閩粵贛、港澳臺等地。福州廖氏家族屬武威廖氏支派。唐 “ 安史之亂 ” 後,遠祖第 16 世 “ 四十一郎 ” 為避亂,南遷福建甯化縣石璧寨。這是廖氏一支脈入閩的開始,在此繁衍數代後,輾轉遷徙順昌、將樂等地。宋初遠祖第 21 世花公由順昌遷上杭縣,成為閩西武威廖氏始祖。在當地繁衍成為大族,其後第 7 世十三郎公,又由上杭遷徙永定縣,直至第 17 世君弼公才由永定遷居福州。
定居古閩都和家族的興起
清代康熙年間, 廖君弼從永定遷居到福州東關外。君弼公成為廖氏福州家族的始祖。3 世由東關外遷居福州城內夾道坊, 4 世又由夾道坊遷居北後街。 4 世廖陸峰是振興福州家族功績顯赫的宗公。《福建通志》孝義本傳載有其事蹟, 9 歲時就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他父親廖特仁善騎射,官把總,因性格剛直得罪上司,避禍他鄉。廖陸峰為營救父親求告父輩朋友,盤纏得以解決,但父親不知去向。他單身往閩江上游尋父。船工見廖陸峰年幼不肯帶。他涕告實情,船工被感動,帶他搭船北上。沿途備嘗行旅艱辛,終於在永安找到父親。此事被傳為奇跡。人們在其尋父住宅旁立碑贊之。曲折的經歷和父親樂善好施的作風對廖陸峰的影響很大,使他一生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
廖陸峰對改變當時社會陋習也有貢獻。舊時民間有停葬的習俗,他勸喪家及時入葬,對貧苦無力入葬的窮人,資助其辦喪事,改變當時停葬的習俗。父逝後,他到臺灣任地方邑吏,見衙門編造的盜匪名冊全是良民。為救助被誣陷的民眾,他冒著風險,焚燒誣良為盜的名冊,上報為失火,使遭誣陷的鄉親免受鎮壓。返鄉後,廖陸峰任福州鹽署吏。他撰寫一副對聯: “ 應知積德能增福,斯信齊家在立身 ” 作為家訓,作為福州家族子孫第 5 世至第 11 世名和字的世系排輩序表。
廖陸峰重視文化教育。為孩子延請名師,長大後送到鼇峰書院攻讀。清嘉慶至道光年間( 1796 - 1820 ),他八個孩子除兩個幼殤,一個為國學生外,其餘五子,兩個中舉人,三個中進士。第六子高中榜眼,廖氏福州家族從此興旺發達。道光十年( 1830 年),大吏題奏准廖陸峰入祀孝義祠,朝廷旌獎其孝義事蹟,誥贈光祿大夫宮保尚書。其塑像供奉在鼓山湧泉寺後殿,上世紀 80 年代仍完好無損,供于殿堂歷經百年。近年不知去向,引以為憾。
廖氏福州家族的鼎盛時期
清嘉慶、道光年間是廖氏福州家族的鼎盛時期。五子登科,滿門皆貴。廖陸峰長子鴻翔,嘉慶戊寅恩科舉人,大挑知縣,署廣東石城縣知縣。三子鴻禧,道光乙酉舉人,揀選縣知縣。四子鴻苞,嘉慶甲子舉人,丁醜進士,歷任四川雲陽縣等縣知縣,蘇州府督糧同知、太湖同知署揚州府知府,先後為四川鄉試、江南鄉試同考官、內監試。五子鴻藻,嘉慶戊午舉人,己巳進士,歷任江西督糧道兼兵備道,四川鄉試及江南鄉試正、副考官。六子鴻荃,嘉慶甲子舉人,己巳 一甲 二名進士,歷任工部尚書,署漕運總督兼河南總督,賞戴花翎,重宴鹿鳴太子少保,先後為陝西鄉試、順天府鄉試正、副考官,殿試讀卷大臣,戊戌會試大總裁等,江蘇、浙江學政光祿大夫。自此,廖氏福州家族歷代子孫不斷有人中舉人、進士,成為福州老城區內四大望族之一。
嘉慶皇帝對廖氏宗族似乎情有獨鍾,格外恩寵。翰林院學士廖甡回鄉探親祭祖,嘉慶皇帝御賜一副對聯給他: “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謨昭百代;肇冠堂興南宋,家聲世彩振千秋。 ” 這副對聯追溯廖姓淵源,稱述廖姓祖德宗功,對廖氏家族給予高度的讚譽和嘉許。皇帝對一個宗族給予頌揚的賜聯,當時並不多見。廖姓用作堂聯,引以為豪。嘉道年間,皇上給廖氏福州家族也時有恩命賜旨。這是朝廷籠絡人才的手段和措施。
人才輩出的官宦世家
福州廖氏家族自五世鼎盛時期出現兩舉人、三進士以後,分為禮、樂、射、禦、書、數六大房,仍然世代湧現不少舉人、進士、官宦,沒有中斷。 6 世廖鶴年,咸豐壬子舉人,揀選縣知縣議敘五品銜;廖仰賢,四川候補知縣,欽加五品銜; 7 世廖憙時,軍功議敘六品銜;廖驤,光緒庚辰進士,刑部主政,五品銜,先後主講興化府擢英書院、臺灣府明志書院、福州越山書院; 7 世廖炳樞,光緒已卯副舉人,三品銜,歷任直隸昌黎、靜海、巨鹿、邯鄲、遷安知縣,賞戴花翎,奉天興京府知府; 7 世廖駪,庚子優貢,賞戴花翎五品銜,甲辰朝考一等,署山西左雲縣知縣,後任江南造船所秘書長;廖紹績,兵部員外郎,候選知府; 8 世廖鳴韶,光緒已醜恩科舉人,乙未進士,工部主事,改浙江東陽縣知縣加同知銜; 8 世廖毓英,光緒甲午亞魁,癸卯進士,保四品銜,直隸宛平縣知縣,順天府(今北京市)補用知府。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廖氏家族中通過洋學堂畢業,被賜以功名任用官員的難以一一列舉。如: 7 世廖兆琛,福建法政學堂畢業,奏獎法政科副舉人,後歷任福建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江蘇、上海等地方審判廳推事; 8 世廖德釗,日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清賜工科進士出身,民國初歷任總統府秘書及農工財政各部秘書長; 8 世廖德鈞,日本師範畢業,曾任福建省教育廳次長等職;廖德錕,日本大學修業,任四川都督府秘書長;廖德觀,廣東海軍學校畢業,留學英國,五等文虎章,歷任肇和軍艦魚雷大副、應瑞軍艦總教官。廖鳴章,日本關西大學法學士,民初任國務院法制局主事; 9 世廖能同,京師大學畢業獎舉人,內閣中書法部七品京官,後赴德留學。還有不少攻讀法政、船政、飛行、航海、警務專業,任地方官、檢察官、法官、警官、海空軍軍官要職 ……
愛國正直的士大夫
廖笠樵,名毓英,是廖氏福州家族最後一名科舉進士。生於清朝同治癸亥年( 1863 年),光緒甲午年中亞魁, 1903 年中進士,為直隸宛平縣知縣,因精明能幹,在京城辦案有功,保四品銜,補用順天府(今北京市)知府。廖笠樵目睹了甲午慘敗、戊戌變法、庚子之亂等,愛國心切,痛恨清廷腐敗,官場齷齪。 1908 年他毅然辭去官職,告退回鄉。這年他 47 歲。京都順天府的同僚們對他 “ 年才四紀力猶強,人求不得君先棄 ” 感到困惑不解。他在《自怡庵詩鈔》自序中談到辭官的主要原因是 “ 見國事日非 ” , “ 我年四十七,漸厭齷齪官 ” ,多次作詩表示不願與奸官汙吏同流合污,他想退居園林,獨善其身,寄情山水,飲酒作詩。辛亥年,他與文人、退休官宦組織 “ 托社 ” ,以詩會友,常在西湖宛在堂、開化寺等聚會。福州地方誌記載著他們的文學活動。
廖笠樵詩作將近 400 首,有詩集《自怡庵詩鈔》刊行於世。他的詩歌,既有感時抒情之作,也有弘揚愛國主義的詩篇。近年出版的《百年閩詩》等詩集,收錄有他的詩作。他的詩多以抒情寫景寫實為主,不拘泥於典故。語言淺白流暢,有的詩作甚至用白話入詩,在清末民初的詩壇難能可貴。廖笠樵不僅自己從官場激流勇退,也不讓孩子追逐官場功名。他對孩子的讀書學習督導甚嚴。孩子長大後,除將次子留在身邊外,將長子和三子先後送往德國、美國留學。一個學物理化學,研製現代化的軍火武器,一個學土木建築。他為孩子選擇的學業,實踐清末老一輩知識份子 “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 的理念,寄寓著他望子成才、富國強兵的愛國主義情懷。
其長子廖能同,生於 1886 年,京師大學畢業後,赴德國工藝大學留學,獲理化科博士,聰慧過人,被德國當局視為 “ 異才 ” ,阻留在德國研製兵工武器,不讓其回國。廖能同急於報效祖國,暗自購買船票準備繞道回國。不料啟程前一日( 1919 年農曆 7 月 16 日 ),在路途行走突遭人為製造車禍暗害。我國留德同學會舉行隆重追悼會,群情激憤。幾經交涉,德國當局百般狡辯,又不得不公祭發喪,將其靈柩運抵福州。地方政府打破當時福州城 “ 棺柩只准出城,不可入城 ” 的規矩,准允上碼頭,進南門,經家門,官祭、家祭、公祭完畢運出城安葬。送葬者盈道,廖能同的愛國精神,至今仍為後人所傳頌。三子廖能申,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著名學者梁漱溟是他在順天中學堂求學期間的同窗好友。梁漱溟在晚年的回憶錄中,稱廖能申 “ 是一個天才,非常人所及 ” ,他從清華學堂畢業後,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學成歸國,是我國鐵道工程早期的優秀人才,主持建設隴海鐵路,後又歷任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桃李遍天下。子女的努力奮鬥,實踐著廖笠樵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理想。
廖笠樵敬佛素食,生活節儉。平日不准家裏人浪費一粒糧。他慷慨好施,樂於助人。他在宛平縣知縣任上,由賢內助劉氏組織家人製作棉衣數百件,救濟當地的窮苦人禦寒。逢年過節,總要拿出一筆錢交由丐頭,分送給乞丐。廖笠樵辭官返鄉後以經營民間的金融業錢莊當鋪為生,經營有道,家資日豐,仍一如既往,熱心慈善事業,扶貧濟困,深得人心。他於 1929 年去世,享年 66 歲。
後繼有人方興未艾
廖氏家族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時代變了,但是廖氏家族讀書向上和愛國的家風仍然沒有變。第 10 代、第 11 代,在戰亂和動亂的年月裏歷盡艱辛。第 10 世廖增佑,在日本千葉飛行學校學習航空。抗戰爆發後毅然回國,先後在中央航空委員會和中央航空飛行學校、伊寧航空站任職,為培養中國空軍飛行員和航空運輸作出貢獻;廖增旭也投筆從戎,加入中國空軍抗日的行列中。此外,有不少在科技、醫學、文學、教育、法學等領域裏成為學有成就的佼佼者:廖增瑞,上海某高校教育研究所所長,上世紀 80 年代創作長篇小說《天涯芳草覓歸路》;廖增昀,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先後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任職,法學論著頗豐。廖增璞,歷任第二機械部、紡織部高級工程師;廖增琨,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國家化學研究所工程師,赴美國深造,取得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某化學公司任研究部主任。
第 11 代廖福綏,又名履坦,是上海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上海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任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務委員兼透析、移植學組組長等,被聘為美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法國等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客座教授,醫學論著豐富;廖福九,畢業於清華大學遙控專業,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
廖氏家族後繼有人,方興未艾。至今傳至第 12 代,大多數考入全國重點院校,不少人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學有成就者大批湧現:廖心澄,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先後赴日本東京亞細亞大學和美國紐約大學深造。日本報紙曾以大幅版面表彰他在金融研究取得的業績。廖宏勝,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在國家某科研機構工作;廖群峰,在 1979 年我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脫穎而出,破格特准參加高考,被中國科技大學鐳射專業錄取,後赴美深造。當年報載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接見福建優秀考生,廖群峰名列前茅。
福州廖氏家族世代湧現出大批人才,令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