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廖氏宗親總會會長
廖澤雲博士


尊敬的世界各地宗親,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網站開通了,本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對關心和支持本會網站的宗親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俠骨丹心──廖安祥

徐月清

「秘密大營救」他是功臣

小時候喜歡在茶餘飯後聽父親講抗日遊擊隊的故事,很崇拜那些為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英雄。當西貢區籌建「抗日英烈紀念碑」時,我深深地感到,許許多 多的英雄事蹟被埋沒了,實在十分可惜,所以開始了收集有關資料的工作。
據史料記載,香港淪陷初期,發生一件引起中外關注的大事:數百名被日軍搜捕的抗日愛國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突然從嚴密的封鎖下神秘地「失蹤」了。香港淪陷後,中共中央和在重慶的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拍來急電,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的廖承志,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困留在香港的許多重要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搶救出來,轉移到安全地帶。撤離香港的主要路線有兩條:東線,從九龍經牛池灣到西貢,在企嶺下乘船渡過大鵬灣抵惠陽遊擊區,這條路線的主要領導有蔡國梁、黃冠芳、江水、蕭華奎等。西線,從九龍市區穿過上海街,沿青山道經九華徑到荃灣,再過大帽山達元朗,渡深圳河入梅林坳抵白石龍遊擊區,這條路線的主要領導有曾鴻文、林沖、高平生等。
擔任護送任務的江水中隊長在回憶錄中寫到: “…… 記得那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四日,港九獨立大隊的黃友在西貢魚欄老闆徐觀生家裏,向我和黃冠芳傳達了總隊的命令,並要我第二天到九龍牛池灣接送第一批人,後來才知道這一次護送的是廖承志、連貫、喬冠華等 …… 。 ”
文中提及的徐觀生是家父,更使我渴望瞭解遊擊隊是如何策劃「大營救」的來龍去脈,但當時能找到的材料很少,有文章寫到: “ 因為營救的物件全部被困在香港島,無論從哪條路線撤退都必須突破敵人的海上封鎖線,這又是一道難關。愛國商人廖安祥與林平派去的李健行等偷渡海峽,往返聯繫,作出巧妙的安排。 ” 雖然只是簡短的描述,廖安祥的名字已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謙厚慈祥的長輩,也許同是客家人的緣故,又或者安伯覺得我是有心人,談來十分投契。我對他說,以前愛看武俠小說,印象中大俠多是披斗篷、蒙臉、掛著把劍來無縱去無影,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至少也會像教人敬畏的威武的將士,而他卻全然不像,是一位慈祥和藹,平易近人,讓人樂於親近的長者,逗得安伯哈哈大笑,說: “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大俠是別人封的。 ” 他在早前已經看了我托萍萍送去的書,對在半個世紀後還有人為抗日烈士建紀念碑,感到十分欣慰。我能有機會見到這位英雄人物,聆聽他的教誨,臨別獲親筆簽名贈書留念,感到這是上天的恩賜。
為了迎接香港回歸祖國,中央電視臺籌拍電視片集「香港滄桑」,其中有關抗日歷史的部份,開始我曾協助攝製組找了一些老戰士,那時還不認識安伯,待他們第二次南下,聽了我的介紹,決定專程到他的寓所採訪。這位當時年近九十的老人,許多往事,經過似水流年的漂洗已經淡忘,惟獨救何香凝廖承志母子一段早已深深地刻在記憶裏,講講別的事情,他不其然又要回頭說廖公何老太,每一個細節都記憶猶新,令人為之感動,在他光輝傳奇的一生中,廖公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

忠肝義膽無私奉獻

安伯畢生愛國、愛港、愛鄉,志誠節高,始終不渝。從三七年起投身抗戰事業,冒著生命危險親自護送了大批海外抗戰義士、熱血青年奔赴革命聖地;成功參與組織「大營救」的工作;輸送大量物資支持前線;新中國成立前夕,又出色地完成了運送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北上參加全國新政協會議的任務。幾十年來,凡是對國家有利的事,他都十分樂意去做,先後捐出了價值幾百萬港幣的現款和文物給國家和資助家鄉的教育事業,而自己過的是簡樸、清廉的生活。
安伯在 1907 年出生于梅縣山區一個貧苦的農家,十七歲起到香港謀生,數十年來,他曾經有過幾次做大富翁的機會,但他卻義無反顧地將钜款和財富獻給了國家和家鄉。
日軍登陸大亞灣的時候,安伯合股經營的「東利公司」結束營業,他分到四萬塊錢,那真是不小的數目了,按當時房地產價值計算,深水埗一棟四層的房子值二千五百元,已足夠買十六間,他卻拿了二萬五千元給連貫,買了兩艘機動帆船,另一萬五千元捐給家鄉梅縣作獎學金。香港淪陷以後,安伯的兩艘船成了海上交通站,它們停泊在銅鑼灣避風塘,隱蔽於大小船艇之間,擔負起「大營救」關鍵的一站:護送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從香港島渡海的重任,何香凝和柳亞子也是坐其中一艘被送回內地的。幾百名中華民族的精英安全脫險,他們是國家的瑰寶,如果安伯的錢當時買了十六棟房子,他後來也許能成為億萬富豪,但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了。
安伯創辦的「亞洲貿易公司」,經過幾十年悉心經營,到八五年成立四十周年時,資產總值過千萬港元,安伯光榮離休,把自己應得的一半股份,全部奉獻給國家。讓「文化之鄉」添異彩。1992 年春節,八十五歲高齡的安伯回鄉度歲,見到家鄉欣欣向榮,面貌煥然一新,滿懷喜悅,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情,向梅州市領導表達了縈繞心間多年的心願:把自己珍藏的一百零二幅名家書畫贈送給家鄉的嘉應大學。
安伯一生行俠仗義,樂於助人,貢獻良多,海內外許多著名書畫家及文藝界知名人士,都非常景仰他,多揮毫潑墨,凝情以贈,其中有:何香凝、柳亞子、郭沬若、茅盾、劉海粟、耿颷、黃鎮、范曾、錢松岩、婁師白、吳作人、李可染、董壽平、關山月、黃永玉、李苦禪、黃冑、趙少昂、黎雄才等名家的力作,多屬稀世珍品,他老人家對這許多丹青墨寶愛如珙壁,珍藏於香港寓所。如今一幅稀有的名家書畫,動輒數十萬,這批珍品的價值難以估算。
安伯和劉海粟大師私交甚篤,一次兩老相聚,大師告訴他,準備送八十幅書畫給香港大學。晚年的安伯思鄉情切,總希望能給家鄉作點貢獻,他想,過去那麼多錢都給了國家,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鄉」,就把這些書畫送給家鄉好了,他的弟弟和兒女對此亦十分支持。梅州市政府派出副市長專程赴港接受贈品空運回去,並舉行了隆重的交接儀   ~安伯對我說,許多人講他是傻的,把那麼多東西都獻給國家和故鄉,不留點給子女。他認為,自己從鄉下出來的時候,身上只有一百個毫子,那些錢是發奮工作賺回來的。他給孩子供書教學,很多都讀到大學畢業,各有所長,靠他們自己去闖世界,不要靠父蔭,這樣才會有出息。他老人家語重心長地說: “ 我給兒女最寶貴的,不是什麼身家或別的東西,而是做人要有理想。 ”
世上有人為了錢鋌而走險、作奸犯科,又有人為了錢斷了六親。安伯卻不愛錢,被認為是另類一族,而他眾多兒女也各有所成,真是「傻」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