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廖氏宗親總會會長
廖澤雲博士


尊敬的世界各地宗親,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網站開通了,本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對關心和支持本會網站的宗親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天下廖氏是一家

廖興儒 

天下廖氏是一家 廖氏無論分佈中國的各個角落,也無論分佈在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天涯海角,都是同宗、同祖,同根、同源;都是黃帝的裔孫,廖叔安、廖子璋的後代。在我們身上有著廖氏祖宗的基因和血統,有著廖氏祖宗的祖德。既然是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就應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團結一致,為國家的生存、發展,為民族的振興,為中華的騰飛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要像我們祖先那樣盡忠報國,光宗耀祖。

不忘祖先功跡 無論 武威、汝南等堂號,都是廖氏祖宗的發源地。廖氏是上古姬姓的後裔,得姓于四千餘年前。始祖叔安公發祥于黃河流域,黃帝軒轅氏本支,帝王世系,名門著姓。在歷史上,隨著歷史的變遷,廖氏先祖逐漸南遷。晉末永嘉之亂,遷徙江南各地,唐末黃巢反亂,輾轉入閩,宋末又遷徙於廣東,明代再遷臺灣及南洋諸地,清初胡廣填四川,大批廖氏後代從湖南、湖北、廣東、福建、江西等地遷徙四川各地,後來滋長壯大成龐大家族。廖氏宗族是出自黃帝後裔的名門望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曾作出過重大貢獻。廖氏門第濟濟多士,東漢有“北郭先生”廖抉,滿腹經論;漢末三國時代有劉備辟為從事之廖立、車騎將軍中鄉侯廖化。晉朝福建南平有大學者廖棠;南北朝有名士廖沖。唐朝有廖有方、廖洪;廖忠、廖恕兄弟及廖凝。宋朝有廖剛。明初有廖永安、廖永忠昆仲,助明太祖朱元璋底定天下有功,洪武末年有廖升;永樂年間有廖文昌。清朝有廖壽豐、廖壽恒兄弟;廖平,以及革命元勳廖仲愷等。廖氏宗族從古至今允文允武,世代流傳。崇遠、垂裕等堂號,就是以功名、科第、文學、德業、鄉望所創立的榮譽象徵。

祖德流芳 廖氏宗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優秀的宗族文化和倫理道德,家規、家訓,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 組成部分,是值得繼承和弘揚的。這些傳統祖德有:遵鄉約、懲不孝、正閨門、端蒙養、完正供、息爭訟、厚宗族、多積德、勤職業、尚節儉等。江西《馨德堂家訓》至今很現實意義。例如:吾祖法明,創基蓮塘,淳淳教導,終身難忘。敬老愛幼,得福壽長,倫理顛倒,臭名遠揚。兄弟團結,為人榜樣,各自為政,家衰跡象。妯娌和睦,家園興旺,無事生非,兩敗俱傷。嚴教子女,有福可享,放任自流,老少遭殃。勤勞耕種,糧食滿倉,貪圖安逸,三餐粥湯。讀書上進,無限風光,目不識丁,受騙上當。為政清廉,萬民敬仰,貪贓枉法,自取滅亡。與人為善,積德滿堂,行騙欺詐,終進牢房。凡事三思,妥貼順當,性急粗暴,好事弄僵。人生在世,追求理想,壞事莫為,萬古流芳。遵紀守法,平生安康,忠於家訓,世代榮昌。

敬宗孝祖 敬宗孝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基本倫理道德。敬宗孝祖不是封建的宗族思想觀念,而是社會的進步,現代文明的一個內容。如果一個忘祖忘宗的人,一個不敬老、不孝祖的人,能算得上一個有倫理道德的人嗎?還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嗎?所謂敬宗孝祖,就是要繼承祖先的優良傳統,愛國、衛國、報國;為國家繁榮昌盛、為民族的振興奮鬥。要在祖先的旗幟下,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抗禦外族的侵略,保衛自己的祖國。全世界的華人每一年要參拜黃帝靈,紀念中華民族的祖先,其目的就是要在炎黃的旗幟下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炎黃子孫是一家。

光宗耀祖 宗族是整個民族的細胞。一個優秀的民族是由千千萬萬個優秀的宗族組成的,宗族是民族的基礎。光宗耀祖,是為國家、為民族爭光添彩一致的。我們為祖宗增光添彩,就是為國家作貢獻,為民族建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