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流芳
“ 萬石流芳 ” 源自北宋順昌(今福建)人廖剛,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號高峰,神宗(趙玥)熙寧三年 1070 年出生於順昌縣交溪鄉, 36 歲時宋徽宗(趙佶)崇寧五年丙茂科進士,崇甯至大觀年間( 1102-1107 )賜進士第出身,禦史中丞改宋工部尚書(掌管全國水土工程的大臣,從一品),封少師,宣和二年,歲次辛亥,盜賊入順昌,公遣其子諭賊,賊知公素守信義,遵命散去,地方得賴安寧,甚為君主倚重,召封為吏部員外郎,請營建康(南京)親擁六師,以杜金人窺伺,曆拜禦史中承,知無不言,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任吏部尚書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十三年 1143 年逝世,享年 73 歲。不但是宋朝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賜每人官祿兩千石,父子五人共用萬石,時人號稱萬石廖氏。詩雲: “ 萬石家聲遠,三州世澤長、瓜錦欣瓞衍,欒世慶榮昌。 ”
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三州世澤;
萬石家聲。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自晉至唐歷時數百年廖氏家族之顯赫。 “ 三洲 ” 是指廖氏先祖廖彥光的六世孫有三兄弟封為郡公,長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為廖延齡,封武威郡公;三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這是廖氏首次分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來。下聯典故的說法有兩種:一是據說漢時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萬石救濟百姓災荒,故而家聲遠播;另一說是宋時廖剛和四個兒子均年薪二千石,共萬石,父子號稱十貴,其居舍門額宋皇帝禦封為 “ 萬石家風 ” 、 “ 世綵堂 ” 。 “ 萬石(讀 Dàn 音擔) ” 指廖剛,宋徽宗崇寧年間( 1102-1106 )官至工部尚書;他的 4 個兒子廖遲、廖過、廖遂、廖遽同朝為將帥,年俸祿都在 2000 石( 120 斤〔 60kg 〕為一石)穀以上, 5 人皆重信義,一門官俸累計超過 1 萬石。
綠荔名族;
紫桂書堂。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 “ 汝南堂 ” 堂聯。
名榮萬石;
性慧六齡。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順昌人廖剛,字用中,號高峰,少年時曾跟從楊時學習,崇甯年間進士。宣和初年官監察禦史,當時蔡京專權,他奏論無所回避,後出知興化軍。南宋紹興年間曆官吏部員外郎、禦史中丞,對於朝政知無不言,曾建議起用有德望的舊相,因此得罪了秦檜,改任工部尚書。著有《高峰文集》。他四個兒子廖遲、廖過、廖遂、廖遽都任將帥,做到太守一級的官,當時人稱 “ 萬石廖氏 ” 。下聯典指宋代順昌人廖衡,幼年時機敏過人,六歲能寫文章。縣尉下鄉催租時遇見他,把他抱到縣衙,他當場吟誦《雨中山茶》詩,人們大為驚奇。十三歲中鄉舉,後任轉運判官。
山茶詠句;
性慧六齡。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絕人,六歲能屬文。吟雨中山茶詩,人皆大奇之。
著歸田集;
稱謫仙人。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將樂人廖正古,字明遠,治平年間進士,任西安知縣,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 “ 青苗法 ” 於民不便。後辭官回鄉,著《歸田集》。下聯典指北宋初順昌人廖執象,字遜父,七歲能寫詩。道士陳摶見到他時,說: “ 你是謫仙人(才學優異,如謫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塵世。 ” 他不到二十歲就進京城向朝廷進獻詩文,太宗看到後也稱好,後參加省試時,得急病而死。
綠荔名族;
紫桂書堂。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宜賓人廖有衡,字致平,熙甯年間進士,官至朝議大夫。家中有兩棵荔枝,果實為綠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黃庭堅稱他家為 “ 綠荔廖氏 ” ,後來人們便用這個稱呼來區別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聯典指北宋荊州人廖君玉,字國華,元祜年間以朝請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學,此時在桂山建書堂,名叫 “ 紫桂堂 ” ,政務閒暇時就在堂中讀書、吟詩。
名榮萬石;
世綵名堂。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 · 廖剛,忠正耿直,疏陳無所避,官禦史中丞,不阿權貴,幾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書,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稱 “ 萬石廖氏 ” 。下聯典指宋 · 廖瑩中,建書堂名 “ 世綵堂 ” 。
汝南世澤;
五經家聲。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聯典指明 · 廖謹,恬靜力學,淹貫經史,人號 “ 廖五經 ” 。
廖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武功垂漢史;
威德沖神朝。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 “ 武威堂 ” 堂聯。聯以鶴頂格,由首句的第一個字 “ 武 ” 和第二句的第一個字 “ 威 ” 構成 “ 武威 ” 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時,飂伯高 改飂為廖之後,至漢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記載大歷史上。上聯 “ 垂漢史 ” 的 “ 垂 ” 是指流傳,記載的意思,即是指漢朝的歷史已有記載。 “ 飂 ” ,是古廖字。
萬石家聲遠;
三州世澤長。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 “ 汝南堂 ” 堂聯(聯釋見《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同名聯聯釋)。
力行仁義事;
奉獻忠孝心。
——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溪口村廖氏宗祠聯
溪口村是南平廖姓最為集中的一個行政村,人口約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後的一小坡上。晉末永嘉之亂,中原人民為了避亂事,相攜外遷,廖氏祖先就于其時入閩。今日溪口廖姓始祖廖錢于明洪武三年( 1370 年)由尤溪入溪口村,從此繁衍生息,是為溪口廖氏開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約五畝,原址現湮沒于水庫區內,九五年遷於現址。祠宇系仿清建築風格,寬大敞整潔,門牆中額為清嘉慶甲子年石刻 “ 廖氏宗祠 ” ,昭然醒目。門前平臺左側面立有數方清代重修祠碑記,以及現今《遷祠記》碑。祠之正廳設一神龕,龕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額 “ 武威隆望 “ , ”“ 武威 ” 即其郡望,各地廖姓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長遠。祠廳內的這一副對聯題味雋永,是廖氏先祖對後代的諄諄教誨,其後代遵循祖訓,力體身行,歷代努力不輟,終使家族興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臺灣、東南亞頒較廣。在香港,廖姓為當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於延平,在臺灣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親亦不在少數。按照舊例,溪口廖氏於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風便邀請五十歲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進親誼。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國七年三修《廖氏族譜》, 1995 年又新修有《南劍龍溪廖氏族譜》。
廖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肇候封于德慶;
倡節義於南宮。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巢湖(今屬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將軍,封德慶侯。下聯典指明代南京大理少卿廖莊,是一個生性剛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過。因一封奏摺惹怒了明景帝,被貶至四川寧羌驛,充任驛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復辟,史稱 “ 奪門之變 ” ,廖莊被起複回到南京。
廖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派衍天橫源流遠;
郡封武威世澤長。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 “ 武威堂 ” 堂聯。
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慈孝友恭,一堂吉慶;
詩書禮樂,滿室榮華。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通用堂聯。
感念恩深,小姑嘔血;
傷心春盡,嫠婦悲吟。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廖忠臣妻歐陽氏撫養小姑,與親女同乳,歐陽氏歿後,小姑泣至嘔血,病年餘。下聯典指清廖雲錦為馬氏婦,早寡,其《詠秋燕》詩雲: “ 傷心春雨香泥盡,羨爾先歸到故鄉。 ”
二水繞金盆,源長流遠;
三峰朝祖廟,人傑地靈。
—— 佚名撰福建省寧化縣地區廖氏宗祠通用聯
世綵堂高,歷代多賢承祖訓,
武威望重,傳家有道起人文。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通用堂聯。
崇連祠堂,詔邑山連鯤島峙;
遠尋地脈,官陂水合虎溪流。
—— 佚名撰福建省詔安縣官陂鎮廖氏宗祠崇遠堂聯
此聯以鶴頂格鑲嵌 “ 崇遠 ” 堂名。上聯 “ 詔邑 ” ,指的就是福建省詔安縣, “ 官陂 ” ,指的就是詔安縣的官陂鎮,而 “ 虎溪 ” ,指的就是位於臺灣省雲林縣的虎尾溪。如此一對楹聯簡單而清楚地說明此支廖氏族人所從而來的問題。
甘肅武威,承前啟後源流長;
閩杭覺坊,繼往開來子孫昌。
——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縣藍溪鎮覺坊村廖氏大宗祠聯
上杭藍溪鎮覺坊村的廖氏大宗祠為廖氏花公始祖祠。該祠堂占地面積 500 多平方米,分前後兩殿,內有木柱,外有圍牆,磚木結構,造型獨特,稱 “ 蟹型 ” 二寶地,寓意為 “ 家庭旺,子孫昌 ” 。此支廖氏始祖花公與馮夫人仙逝後合葬于上杭廬豐公路旁,形曰 “ 田雞浮塘 ” 。 1983 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來進香拜祖裔孫,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據廖氏族譜載: “ 花公官汀居杭,卒於官地汀州,運回覺坊安葬,路經杭之廬豐綠蔭水口時,突然風雨大作,扛夫們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塊高地上,急於避雨休憩,待雨後回到停棺場,棺柩卻沒於地下,故而草草築墳,放上一塊小墓碑以作紀念。 …… 此墳築起後,附近人家每晚都能聽到處處蛙鳴。而逢暴雨,四周田園被淹,唯此墳始終浮於水面不沒,故而傳之為 ‘ 田雞浮壙 ’ 。 ”
竹杖青奇,萬里河山歸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隱郎中。
—— 佚名撰江西省興國縣三僚村廖氏楊公祠聯
廖屋村楊公祠安放的是楊救貧祖師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開基祖和楊救貧勘輿術的傳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縣(今寧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號 “ 金精山人 ” ,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相傳他年方十五,已經精通四書五經,鄉人稱其為 “ 廖五經 ” 。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的父親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轉而研究堪輿之術。楊救貧在興國、甯都、於都一帶活動時,廖瑀與楊筠松相遇於虔化,起初他不服楊救貧,年輕氣盛,屢屢與楊公鬥法。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準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裏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虔誠地拜楊公為師。廖金精原來住在寧都中山壩。為早晚追隨楊公,他隨師傅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笈。三僚廖氏楊公祠大門的這副對聯,就暗寓了這個故事。廖瑀著有《懷玉經》、《俯察本源歌》、《一盞燈》等著作傳世。
學術仿西歐,開弟子新知識;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
——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廖氏宗祠 “ 萬源祠 ” 聯
為紀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孫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賢等五大房後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歲( 1848 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 “ 萬源祠 ” ,占地面積 1500 平方米,前堂為議事廳,廳前正中上懸 “ 廖氏宗祠 ” 匾額,後堂為祭祀廳,配祀一脈宗支神位。左右橫舍二落四間,還有天井、門坪等。祠宇建築精巧,典雅堂皇,周邊古木參天,壯觀秀麗,龍脈騰起,堪稱風水寶地。民國初年,為推行新學,該祠改設 “ 和聲學校 ” 。祠堂大門橫批石刻 “ 北郭風清 ” (為紀念先祖扶公,字文起,號北郭先生,東漢時人,博學多才),兩邊鐫刻著這副對聯。此聯實為辦學宗旨,意謂: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為本族培養新型弟子,繼承弘揚優良家風。 1929 年紅四軍進駐古田後,該祠又改為 “ 曙光小學 ” 。 1929 年冬,著名的古田會議在廖氏宗祠 “ 萬源祠 ” 召開,該祠成了古田會議會址而永載史冊,譽傳五洲。
武不屈、文不驚,須立丈夫志氣;
威可畏、儀可象,乃為君子規模。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廖氏宗祠 “ 武威堂 ” 堂聯。以鶴頂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謨昭百代;
肇冠堂興南宋,家聲世綵振千秋。
—— 清 · 嘉慶帝愛新覺羅 · 顒琰撰廖氏宗祠通用聯
清朝時有翰林院學士廖甡返鄉拜祖,嘉慶皇帝封送這一副餞別送行對聯作廖氏堂聯。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氣勢磅礴,上聯點出了廖氏是 “ 周文王之後 ” 的悠長歷史;下聯通過嘉慶皇帝讚譽廖剛德行,激勵廖氏子孫弘揚 “ 世綵家聲 ” 。
祖德溯三洲,源遠流長,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萬石,根深葉茂,喜今朝景遠維新。
——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聯
聯釋詳見上《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 三州世澤;萬石家聲》聯聯釋。
源遠流長,自唐代為禦史、中丞祖德宗功,當思發揚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遷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
—— 佚名撰江西省上猶縣仔陽鄉源溪村廖氏宗祠聯